主要完成人
杨思雨,现为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22级研究生,师从王印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优化及活性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篇,并获聊城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4-2025学年)和聊城大学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2022-2023学年)。
创新成果展示
本研究是基于天然产物的骨架结构,如苯并吡喃、查尔酮结构,结合抗菌肽独特的膜靶向机制,设计具有亲水阳离子基团和亲脂性侧链的抗菌肽小分子模拟物以期形成与抗菌肽类似的两亲性结构,实现与抗菌肽类似的抗菌效力(图1)。以常见革兰氏阳性和阴性敏感菌株为测试对象经过一系列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选择抗菌活性好,同时毒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进行抗菌机制研究。并通过以上实验选择最优化合物进行体内药效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的先导化合物(4h、9h、14b和17e)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和特定的膜靶向破坏机制,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同时,本项目所涉及到抗菌药物的研究属于抗菌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对解决临床上抗生素耐受性低,疗效差等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思路,该研究的预期成果具有较大的转化潜力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各项成果已经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SCI二区TOP)和Antibiotics(SCI二区)上,并受到本领域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相关工作也被药研视角等国内知名科研媒介作为抗菌药物研究的重要进展特别报道。
图1 苯并吡喃类(A)和查尔酮类(B)抗菌肽模拟物的设计
图2 先导化合物(4h、9h、14b和17e)部分抗菌活性评价